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圣火,而教师就是那执着的持火者,他们用自身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程,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着学生前行。榜样是人生的坐标,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为我们诠释了价值与意义。伟德国际victor1946知行社特别推出了“传承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新风”师德师风系列专访,此次活动旨在挖掘优秀教师事迹,在教育领域弘扬正能量;为教师树立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榜样,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让教师明确方向、提升素养;为学生营造有爱、有责任感的成长环境,保障其健康成长,推动教育事业积极发展。本次采访活动特别邀请了马院优秀教师代表王亚倩老师作为采访对象,此刻,让我们跟着知行社成员共同去了解王亚倩老师吧。
伟德国际victor1946优秀教师王亚倩
王亚倩,女,中共党员,讲师,主讲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先后主持5项市厅级课题,参与9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同时积极参加教学竞赛,获得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二等奖、河南省优质网络思政微课一等奖、河南省第二十七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伟德国际1946官网思政课上反邪教教学竞赛一等奖等奖励,并荣获“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亚倩老师和知行社成员畅聊
一、本次采访的主题是榜样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请问您理解的“榜样”是什么呢?
榜样是一种具有强大示范和引导作用的形象或个体。从思想层面来说,榜样是一种价值观的具象化体现,他们秉持着高尚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公正廉洁、友善互助等,这些道德品质通过榜样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周围的人,从而在社会或群体中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学术领域,榜样是刻苦钻研、成果丰硕的学者,他们的勤奋和智慧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追求知识的标杆;在社会服务方面,榜样是那些无私奉献,不计回报地为社会公益、弱势群体等提供帮助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责任的真正内涵;在工作场景中,榜样是兢兢业业、专业精湛并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榜样还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心态、勇于创新的精神等诸多品质,能够在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激励,让人们看到希望并且产生动力去克服困难。
二、当下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该如何紧密结合时代热点和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理论在当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日常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和时代热点、社会现实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展现生机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当下热点案例。比如,结合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后续出现的经济波动案例,分析危机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和影响,让学生看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现象剖析的深刻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现代经济中依然存在,及其如何引发经济不稳定。
引导学生关注共同富裕等社会现实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社会公平的理论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举措,探讨解决社会贫富差距的途径,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可以为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提供思路的工具。
三、对于正在学习伟德国际victor1946课程的学生,您希望他们在知识掌握、实践运用以及个人素养提升等方面,着重培养哪些能力呢?
对于正在学习思政课的学生,我希望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自身能力:
在知识掌握方面,提升理论深度理解和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希望学生不仅仅是记住条文,更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背后的逻辑架构和相互关系,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和阐释,把握其精髓。学会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要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如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拓宽理论视野,构建全面的知识网络。
在实践运用方面,深化问题分析能力和方案制定能力。无论是社会热点事件,如经济不平等、环境问题,还是个人生活中的困惑,如职业选择中的价值取向等,都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进行剖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并尝试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个人素养提升方面,希望同学们能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塑造科学价值观。同学们要培养辩证思维,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现象进行辩证性审视,既能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也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应用中的挑战和局限进行反思,在批判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同时,学生应通过学习思政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王亚倩老师与知行社成员合影
榜样对于学生、老师和学校都有着重要意义。榜样是前行的指引。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学习上更有目标,努力向榜样看齐,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拉近师生距离,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提升整体校风。带动全校形成良好竞争氛围,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共创美好未来。